查看原文
其他

宋代第一男神苏东坡的这本小书也很好看:炙人口而快人目

山东雨兰 雨兰诗文书画 2022-08-20

    “不知率而无意之作,更是神情所寄,往往可传者。托不必传者以传,以不必传者易于取姿,炙人口而快人目。班马作史,妙得此法。今东坡之可爱者,多在小文小说,其高文大册,人固不深爱也。”袁中道在《答蔡元履》中曾如此论说做文之道。

读过几篇苏东坡的高文大论,虽然才华横溢,纵横阖捭,但总是喜欢不起来,倒是他的诗词,他的书画题跋,当然,还有他的收入《东坡志林》里的这些杂什篇章等等,深获我心,越读越爱,爱之不已,不忍释手。

手中的这本《东坡志林》,是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册,繁体竖排,薄薄的一个小册子,虽然我不习惯看竖排版,还在心心念念地搜求横排版的《东坡志林》,却也一页页慢慢地读了下来。


《东坡志林》里那文字,实在是精妙得很,可爱有趣的很。读了感觉,真是炙人口而快人目。

东坡志林何以得名?据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上说是:“盖轼随手所记,本非著作,亦无书名。其后人裒而录之,命曰《手泽》;而刊轼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,故题曰<志林>耳。”

《东坡志林》里面所载为东坡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的杂说史论,内容广泛,包罗万象,记游、怀古、修养、疾病、时事、异事等等,无所不谈,“襟期寥廓,风流辉映”。其文章则长短不拘,或千言或数语,而以短小者为多。所谓涉笔成趣,所谓妙笔生花,所谓信笔挥洒,所谓行云流水,当是这样的文字境界了。

龚明德先生曾在博文中感叹:人生百态,体验了也好。想想坡翁这一生,仕途坎坷,经历复杂,起起伏伏,他曾有位极人臣之荣耀,也有下到朝廷大牢,并屡次被贬谪的坎坷经历,还有住陋屋、无米粮、煮食苍耳为食的穷困之境,更有因诗获罪被关进大牢的牢狱之灾。经历过那么多坎坷磨难的东坡,却没有变得老奸巨猾、世故老辣,依然善良、正直、耿直、率真,依然幽默、风趣、达观、洒脱,他真正是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的人。


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”这是他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通篇只有84个字。不到一百字的文字,是篇微型游记。曾读到过关于此文的赏析文章,什么仕途的苦闷呀,人生的迷茫呀等等,感情微妙,等等。我倒觉得是坡翁的诗人之心,是孩子的顽皮,解衣欲睡时看到月色入户,遂油然生起欣悦之心,诗人情趣上来,兴致勃勃地重新穿好衣服,到月光下散步去了,至于那些仕途的苦闷呀,人生的迷茫等情绪,是莫须有。这篇文章和张岱的《湖心亭看雪》可以说相映成趣,都是精短可爱的美文,情景交融,浑然天成。


东坡的《别石塔》一则就是一篇微型的讽世寓言,以人与塔对话的形式写来,一问一答,其实是自问自答,妙趣横生,此文可以说是短得不行,也美妙得不行,这里不妨全文录之:“石塔别东坡,予云:‘经过草草,恨不一见石塔。’塔起立云:‘遮著是砖浮图耶?’予云:‘有缝塔。’塔云:‘若无缝,何以容世间蝼蚁?’予首肯之。”东坡与石塔话别,与米颠拜石的故事倒也有一比,米芾老头儿遇见奇石怪石,喊着石兄,倒头便拜,是癫狂得可爱,东坡与石塔话别,则多了些幽默风趣,多了些禅宗的悲悯情怀,也见出诗人的顽皮之心、通达之境界。

东坡儒释道都有涉猎,他的不少关于养生的文字也别有意味。《记三养》里写道:“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,不过一爵一肉。有尊客,盛馔则三之,可损不可增。有召我者,预以此先之,主人不从而过是者,乃止。一曰安分以养福,二曰宽胃以养气,三曰省费以养财。元符三年八月。”唉,说得多么佳妙。文字的境界,其实是生命的境界,不是?


东坡评论文学创作,多有精辟之言。他曾说:“吾文如万斛泉源,不择地皆可出。在平地,滔滔汩汩,虽一日千里无难。及其与山石曲折,随物赋形,而不可知也。所可知者,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不可不止,如是而已矣!其他,虽吾亦不能知也。(苏轼《文说》)这段话,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:“夫昔之为文者,非能为之为工,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。山川之有云雾,草木之有华实,充满勃郁而见于外,夫虽欲无有,其可得耶?”(《江行唱和集序》)

知他解他的侍妾朝云说他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,也是搔痒搔到正处。但,一肚子的不合时宜,能够化作一篇篇锦绣诗词文章,惠泽于世,惠泽于喜爱他的人,甚好甚好。

读这样的文字,真是信可乐也。

 

 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